智齒該不該拔 口腔檢查後再評估   
【自由時報/文:台北長庚牙周病科主治醫師王淵民】 2020/07/19

智齒該不該拔?臨床上常有病患詢問:「醫師,我原本正想要拔智齒,可是網路上說智齒別亂拔,那我是不是不要拔比較好?」

「我的智齒三不五時就會發炎疼痛,牙肉甚至會腫起來,到底要不要拔啊?」
「像我有缺牙,是不是可以把我的智齒取出,種植到缺牙處啊?」

智齒,就是第3大臼齒,一般開始萌發的年齡是在18歲,所以又稱為「18歲大臼齒」,長歪、萌發不出來的智齒,為「阻生牙」的其中一類。

智齒也是口腔內型態變異最複雜的牙齒,也因位於口腔的最內側,增加了一般治療的難度,例如填補蛀牙、根管治療(俗稱抽神經)等。

智齒拔出再植入其他拔牙區的再植技術,也礙於智齒的大小、型態、牙根的變異,適用的情況也是非常有限,成功率也因人而異。

臨床牙醫師會建議病患要拔除智齒的理由,大概有以下幾種情形:智齒萌發不正導致清潔不易引發齲齒、干擾鄰牙的萌發、反覆的牙周發炎、齒源性囊腫的產生等。近年來的臨床研究也一再指出第3大臼齒的存在可能導致鄰牙牙周問題。

保住智齒沒做好清潔 反釀牙周炎
雖然以現在的牙齒矯正技術,將長歪甚至深埋在骨頭裡的牙齒拉出扶正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,但畢竟每個病例的條件不一樣,每個病患智齒的「戰略地位」也不盡相同,臨床上仍需作詳細評估;保住了智齒,但後續沒做好清潔,造成鄰牙的蛀牙甚至牙周炎,豈不是顧此失彼!

臨床上的病例包羅萬象,一樣的治療方式,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病例,唯有讓牙醫師進行臨床口腔檢查後,再評估適合的治療方式才是上上策。

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 https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paper/1387330